原因自由行为前清醒时认识、行为的结果来承担责任;
以上帝视角,法官站在公众立场上判断;
法律思维就是靠法条来判断;
轻信是在经常性认识基础上发生的不同于经常性结果;
推定真实想法;
主观的故意是对事实上不法的认知;
数量要素是立法者的分流要素,不需要行为人认知;
认识到“开枪会死人”就是故意,不需要认识到打哪个部分会死人;
有一些因素需要法官判定,不需要行为人认识到;
不成立A罪故意,但可成立B罪故意;
题干细节的把握很重要;体会直接故意、间接故意、疏忽过失、自信过失;
疏忽是行为人没认识到,而公众普遍能认识到;
意外是行为人认识不到,公众也认识不到;
危险之物、环境尽到注意义务、妥善保管义务(从行为人、公众角度),就没有疏忽过失;
行为人未违规,形成危害结果,就是意外事件;
行为人想不到结果时,我们能不能想到,判断疏忽过失;
间接故意惩治愣头青;
违反业务规定一般推定为过失;提高了故意的门槛,避免无人敢冒险;
概率大,故意;概率小,过失;
反对结果发生,不成立直接故意,成立间接故意;不反对结果发生,或成立直接故意,或成立间接故意;
生活中都是直接故意,不包含间接故意;
疏忽过失与间接故意;
故意针对结果,不针对行为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