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认计划
(3人评价)
刑法—主讲人:方鹏
价格 免费
音频听课 手机端支持一键听课 (试一试)
该课程属于 2020法考预热班
请加入后再学习

结果发生后寻找条件,不是看当时;这才是客观性;由结果找,不是从行为时推断;这就是相当因果关系,而不采用直接因果关系。

两个原因条件有无吸附,作用大小;

共同犯罪都有因果关系;

介入因素独立、依附、特殊体质影响因果关系;

刑事责任年龄与不法行为无关;

尊老恤幼;

 

[展开全文]

第一讲(20220.2.25)

判断因果关系时间点:找条件应当在结果发生后去找,而不是在行为时去找。

[展开全文]

因果关系的判断时间点是结果发生后,先分析客观方面的全部条件再分析主观方面。相当因果关系说

因果关系:客观的,行为发生后,导致结果发生的条件。

共同犯罪:共同正犯,具有意思联络,客观上全部承担连带责任。(共同伤害)一人既遂全部既遂

同时犯:无意思联络,是两个行为(同时伤害)

四种定式模型:特殊体质有因果,介入因素分两步(依附关系不中断,独立关系看作用、作用大的有因果)、同时犯谁打的查不清均有因果、重叠因果有因果关系。

因果关系的判断:一是先套用四种模式,二是用相当因果关系分析条件大小造成的结果。

谁对结果负责??????????

刑事责任年龄分三段:十四周岁以下不负刑事责任,十四到十六周岁对八种行为(强奸、抢劫、故意伤害致人重死亡、投放危险物质、爆炸、放火、贩毒、杀人)负刑事责任,十六周岁以上都要负刑事责任。例如:李天一案件

不法行为都要负法律责任,不法和有责是分离的。

责任从宽制度(人道制度):军老惜幼(七十五周岁以上、十八周岁以下)

重罪可以从宽,轻罪是应当从宽。

[展开全文]

重叠的因果关系:百分之五十加百分之五十,都负责任。与介入因素本质上是一样的。

因果关系是客观的。因果关系判断是从客观结果发生后的情况来判断,而不能在行为当时的就判断。

共同犯罪与因果关系:一人既遂全体既遂。与同时犯不一样的。

主观责任要件:年满16周岁应负刑责。已满14周岁不满十六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。已满75周岁的可以从轻或减轻。

 

[展开全文]

特殊体质

介入因素(有没有依附关系)

同时犯因果

 

 

[展开全文]

四种定制模型:

1、特殊体质;

2、介入因素:两步三因素法,A1和A2有依附关系,A1负责;A1和A2独立关系,作用大的负责

3、同时犯的因果关系,身上有个洞,不知打谁打死的,两人都有因果关系。

4、重叠因果关系

相因果关系说

寻找因果关系的方法:1、找条件,2找相关性,判断作用大小,作用大的有因果 

主观责任要件核心要素:

1、年龄:刑事责任年龄,<14岁,不承担刑事责任,≥14≤16岁,8种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,3人身+3社会安全+1财产+1毒品:故意杀人、故意致人重伤或死亡、强奸、抢劫、贩卖毒品、火、爆炸、投放危险物质罪,>16岁,承担全部刑事责任

2、精神状况:

3、过错:故意或过失

[展开全文]

授课教师

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、北京大学法学院刑法学博士

课程特色

视频(28)
练习(2)

学员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