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认计划
(3人评价)
刑法—主讲人:方鹏
价格 免费
音频听课 手机端支持一键听课 (试一试)
该课程属于 2020法考预热班
请加入后再学习

刑法解释。男性向男性卖淫是不可以定卖淫

[展开全文]

强制猥亵侮辱罪

1.客体是性自主权和人格尊严

2.客体方面有以下特征

对象是他人

猥亵行为

以暴力,威胁或其他方法

3.主体是16岁,具有辨认控制能力

4. 主观具有故意

 

非法拘禁罪(最重要的)

客体是人身自由(婴儿和精神病人列外)

[展开全文]

未取得国家批准销售的外国进口药品、民间药品都属于假药

1.未经批准;2.无疗效。上述两种均属于假药。

 

从老百姓的理解看是否为扩大、缩小解释。

 

 

[展开全文]

共犯脱离,女朋友们帮助取款的例子,有疑义。

店主卖锤子给互殴者,店主有故意,此说法有异议。

[展开全文]

如果没猜错,是“共犯行为正犯化”。

[展开全文]

因果流程错误跟结果提前实现还有事前故意,不能严格区分。

[展开全文]

作为义务的来源:??????老师说的是什么?听不清。

[展开全文]

公共安全

立法解释高于司法解释

学理解释

有权解释

 

刑法禁止类推,相似的的罪名不能定罪,如拐卖妇女儿童罪,拐卖男子不能定

 

一样大的解释就是平意解释

缩小解释:比一般理解要小的,是缩小解释

 

相互之间包容是扩大解释

相互之间是并列是类推解释

 

[展开全文]

信用卡诈骗罪,有专门的司法解释

新闻中的案件

刑法典和单行刑法《人大决议》骗购外汇罪,所以罪名共有468(+1)个

刑法的考点主要是要应用

仿实际上就是真题

[展开全文]

1、强奸痴呆女致其怀  ,是否属于情节严重?

[展开全文]

1、扩大解释是包容关系,类推解释是并列关系。

2、平议、扩大、缩小解释以老百姓理解为区分点。

3、当然解释包含有类推。

4、刑法禁止类推。

5、凝难问题解释:合刑法目的、禁止类推解释。

[展开全文]

从旧行为时的法就新兼从轻

司法解释无法律效力,只是解释条款,可追溯

[展开全文]

刑罚中或者是并且的意思,是2者兼是的意思;

刑法不能类推,类推是并列关系;

民法可以类推;

属人是行为人;

属地是中国侠义领土犯罪地;

热气球属于航空器;

在中国境内实施一部分的行为,中国全案可管辖;

属人管辖 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追究,其他人3年以下可以不追究(特殊情况下可以追究);

 

 

 

 

[展开全文]

终于听懂:左手边的“案情”,不是“暗器”。

懂法会武术,谁能挡得住!

[展开全文]

找正犯,然后找帮犯和绞犯(没有独立行为)

教唆故意

[展开全文]

罪刑法定原则

80重点考点 刑法分则468条罪名 法考

[展开全文]

分论

468罪名,其中人身犯罪,财产犯罪,贪污贿赂犯罪等50个核心罪名

故意杀人罪

杀人行为:自然意义上的杀人(支配他人生命), 间接正犯

他杀(杀他人 )

罪名的构成要件

教唆自杀,帮助自杀通常情况下无罪

杀的行为和对象是他人的解释,罪数

 

 

 

 

 

[展开全文]

1、活学活用

2、切勿死记硬背,适用推理、理解

3、30道客观题(6-70道案件)、20道主观题

一、 

  刑法:利用法律对案件定性。

  1.法律有自己的善恶标准,(参考“2018昆山反杀案”)

  2.最高检对社会的善恶观,中国的法官不看法律,对法规无知。

  3.依法治国,法官需要一个成果。

  4.案情和法条结合,得出相应的有罪或无罪结论。

   5.目标是对任何案件根据法律得出一个结论

   6.刑法讲解分为 真刑法 假刑法

   7.法律执业考试

   8.明白清楚法律怎么说,奉法为尊,用法律观念判断孰对孰错。法律有明确的标准。以事实为据,以法律位准绳。

二、刑法的80个考点

学习方法,一个考点一个考点突破,掌握刑法。

[展开全文]

犯罪主观条件

A故意和B过失

故意有两种,1)直接故意和 2)间接过失

 

A 刑法第14条第一款规定犯罪故意

犯罪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

直接故意强调的是意志

间接故意有三种表现

1 追求某一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危害结果的发生。

2 追求某一非犯罪目的而放任某一危害结果的发生

3 突发性犯罪中行为人不计后果放任某种严重危害结果发生。

案例 放任的解释

北大王小龙投毒,化学系王小龙和张某有仇, 化学系200克致死,他投了180毫克给李某实验, 结果是可以死也可以不死,者就是放任。以认识因素对两种结果认可。

两人吵架,直接用刀捅人,可能致死和重伤,知道很危险的动作,概率大致死就是无目的的故意。

结论靠推理

主管和客观的不统一

偷钱变成枪(结果认识),打猎打死人(无认识过失,疏忽过失,过失致人死亡),行为,对象,结果因果关系。奸淫幼女(结果认识)

哪些要素是不需要认识的?数额,次数,量

故意使对事实的故意,不是对法律的故意,比如大义灭亲不犯法。

概括故意认识要素。对行为,结果,对象,身份要有认识。

法考,左边是行为人怎么想,右边法条

比如高空扔砖头,

故意不是当事人的想法,是法条的主观。开车120,希望对方闪开,但撞死人。 所以驾车者没有直接故意,但放任危险,是客观故意,而不是过失杀人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[展开全文]

授课教师

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、北京大学法学院刑法学博士

课程特色

视频(28)
练习(2)

学员动态